粤派学者讲坛|傅修海教授主讲中文系(珠海)粤派学者讲坛第三讲

Body
2020年11月18日晚7点,在海琴6号A631室,“粤派学者讲坛”第三讲《文本里的“主义”与“问题”——从骆驼祥子的外号说起》由傅修海教授主讲,中文系(珠海)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主持。
傅修海教授,华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导,“闽江学者奖励计划”讲座教授。曾任郑州大学文学院直聘教授,兼任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等,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、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进程、中国左翼文学研究、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批评。
讲座开始后,傅教授先对《骆驼祥子》的故事由来、发表、出版、传播做了概况介绍。对于小说的人与事,傅教授借用老舍在《我怎样写<骆驼祥子>》中的自述,指出“车夫与骆驼”是故事核心,“经典”情节概括是“祥子的三起三落”。接着,傅教授对于《骆驼祥子》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做了细致梳理。在研究历程上,梁实秋的人性描写论,(美国)华思的人道主义论,许杰的社会问题、生活问题论,樊骏的社会悲剧、生活悲剧、性格悲剧论等,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批评趋向。在研究现状方面,王本朝的欲望与叙事论,孔令云的文化多元论等,体现了90年代以来对《骆驼祥子》的多角度透视。在研究前沿方面,(新加坡)王润华、(韩国)李素贞从性别角度做了大胆阐释,古世仓则从精神史与社会病进行深度论述。
回顾了《骆驼祥子》研究的中外学术史之后,傅教授强调要“多细读文本”。他从祥子的名字(小名祥子)与外号(大个子、骆驼祥子、骆驼)开始解题,从中解析了书名为什么会选择“骆驼祥子”以及祥子每况愈下的“名”与“实”。随后,引用小说结尾一段话:“体面的,要强的,好梦想的,利己的,个人的,健壮的,伟大的,祥子,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;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,埋起这堕落的,自私的,不幸的,社会病胎里的产儿,个人主义的末路鬼!”傅教授根据叙述者的这一“论断”,提出“祥子是谁?”的问题追问。他结合文本细读予以分解与聚焦,逐层剖析出祥子自身的“德”“体”“智”以及与骆驼、虎妞、小福子的关系,进而多元反观了祥子的“个人主义”。
讲座过后,朱崇科教授总结指出,傅修海教授的讲座细致严谨,抽丝剥茧、以小见大,擅于通过文本细读发现问题,结论则保持开放式。在讨论环节,针对同学们的问题,傅教授逐一答疑。最后,本次讲座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。
文|马峰 图|王浛聿
初审:马峰
审核:朱崇科 陈彪
审定发布:郑华